English
首頁 > 學術事務 > 學術研究獎項 > 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 > 頒獎典禮 > 2022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歷年頒獎典禮

  本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今年已邁入第十一屆。本屆共計47件申請案,從中評選出獲獎專書5本,除了4本中文著作和1本英文著作;專書主題涉及外國文學、社會學、中國文學與哲學。獲獎專書對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極具參考價值,有高度貢獻與啟發。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王智明副研究員,得獎專書:《落地轉譯:臺灣外文研究的百年軌跡》為臺灣外國文學發展的建制史研究,以中國與臺灣百年以來西洋文學研究與社會文化的脈絡,從殖民經驗、文化冷戰與社會互動的角度,剖析外國文學進入本土之後「落地轉譯」的實踐。專書內容涵蓋清末民初西學東漸與日據時期臺灣西洋文學教育的歷史回顧,並以臺大外文系為例,探究冷戰時期本土歐美文學課程規劃與其中的政治操作,最後以族裔研究及文化研究作為範例,討論外文學門之現況。全書不僅具有歷史的縱深,理論的舖陳,更提供豐富的文獻與史料,必將引發更多的回應及反思,對於本土的外文研究深具貢獻。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柯志明特聘研究員,得獎專書:《熟番與奸民: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閱讀起來是相當令人感動的作品,因為每一章都是基於厚重、紮實的史料閱讀、整理和重建,這看似簡單且理所當然,卻是相當不容易的學術研究工作。到目前為此,資料蒐集和分析的用心程度,難有人能望其項背。本書重新釐清漢人與熟番的互動,並且將清廷政府的(統治)部署納入一起討論。《熟番與奸民》可以說是作者繼《番頭家》之後,另一本重要鉅著,透過本書,對於清帝國治理臺灣的政策以及民間抗爭的問題,呈現一個與過去不同的新的面貌,在此一基礎之上,未來臺灣在清代臺灣史的研究應該會有一個重大的發展。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陳國球玉山榮譽講座教授,得獎專書:《抒情傳統論與中國文學史》除〈導論〉外,計有十章。專書重點在於清理「抒情傳統」之相關問題,並在反省的辯證中,將此一論述與文學史進行對話,從而展現抒情話語下的「詩情」,以及文學史中的「史識」,存在著細密的關連性。此一研究,突顯了二者交光互影的意義與價值。本書探討了陳世驤、高友工、普實克的抒情論述,以及林庚、胡蘭成和司馬長風的「中國文學史」著作之分析,並且經由史識與詩心的相互證成與批判,具體呈現研究中國文學史的一條新思路。於是文學史的研究在本書的處理下,透過抒情視角形成一種「論」與「史」之間的有機組合關係。同時,在作者交織跌宕的筆觸與結構安排下,為「抒情傳統」的論述帶來新的理解之可能。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黃克先副教授,得獎專書:《危殆生活:無家者的社會世界與幫助網絡》係以萬華無家者為研究對象,透過民族誌的研究方法深入萬華無家者的社會世界。田野資料紮實、精彩,應是臺灣目前關於無家者最重要、最完整的研究。作者環繞著社會連帶的概念,深刻的描繪了無家者並非如各界所想像的是孤絕的、原子式的個人,為了維生避免危殆狀態,在公園和眾多無家者以擬親人的方式做家庭、做親密關係。此外,透過給予與接受物資、治理與被治理之間的連帶關係來討論國家、社會如何對無家者施予象徵暴力,而他們又如何回應主流的凝視。本書雖然是針對無家者的研究,但也充份描繪臺灣底層社會的圖像,對於未來的底層社群或貧窮研究都深具啓發性。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鄭會穎助理教授,得獎專書:John McDowell on Worldly Subjectivity: Oxford Kantianism Meets Phenomen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s詮釋並批判性討論國際知名哲學家麥克道爾對世界中的主體性的看法。麥克道爾是當今英美分析哲學最富盛名的哲學家之一。他的治學,別出機杼,善用哲學史和歐陸哲學的資源。他的研究領域涉及古典希臘哲學、倫理學、知識論、語言哲學、心靈哲學、康德哲學以及黑格爾哲學。本書循牛津大學的康德哲學傳承和匹茲堡大學的黑格爾哲學傳承,說明麥克道爾哲學思想的背景,以世界中的主體性如何可能,作為其哲學研究展開的主軸,由西方哲學長久以來主客對立框架導致的哲學焦慮,定位其哲學論述的特色。本書別出心裁,選擇世界與主體之間關係的形上學問題,作為詮釋麥克道爾哲學思想的起點,由此起點,展開「環境與世界」、「第一自然與第二自然」和「法則領域與理由空間」的哲學區分,並從中展示了如何通過解除特定的預設,來解除導致哲學焦慮的問題與困惑。妥善處理好此起點之後,本書接續討論知覺與知識、思想與語言、行動與位格、意識與自我意識,以及理由與概念等等重要議題。除了起點的選擇之外,本書在總結對麥克道爾的思想詮釋時,提出一個相當有說服力的詮釋性洞見:比起「概念」,「理由」似乎更可以貼切用來描述麥克道爾的哲學分析工作,雖然麥克道爾自己更願意以「概念」來展開。本書也對解除導致哲學焦慮的問題與困惑之後,哲學工作者是要選擇靜默,也就是接受麥克道爾的哲學工作止於此的作法,還是要接續探究並提出方案。本書選擇接續探究世界中的主體性如何可能,並借助認知科學哲學裡強突現的假想,提出初步的看法。

得獎者照片 得獎者照片
王智明副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落地轉譯:臺灣外文研究的百年軌跡》

[ 得獎人簡歷 / 專書簡介 / 專書得獎簡評 ]
得獎者照片 得獎者照片
柯志明特聘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熟番與奸民: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

[ 得獎人簡歷 / 專書簡介 / 專書得獎簡評 ]
得獎者照片 得獎者照片
陳國球玉山榮譽講座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抒情傳統論與中國文學史》

[ 得獎人簡歷 / 專書簡介 / 專書得獎簡評 ]
得獎者照片 得獎者照片
黃克先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危殆生活:無家者的社會世界與幫助網絡》

[ 得獎人簡歷 / 專書簡介 / 專書得獎簡評 ]
得獎者照片 得獎者照片
鄭會穎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John McDowell on Worldly Subjectivity: Oxford Kantianism Meets Phenomen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s, London, UK: Bloomsbury Academic.

[ 得獎人簡歷 / 專書簡介 / 專書得獎簡評 ]